Archive

圖書館因時代的進步面臨了多重的挑戰,科技發展改變了資訊的取得方式,過去圖書館重要功能之一,資訊與知識的交流與傳遞,現在已不需到館內也能得到,例如上網搜尋、電子書借閱等。尤其,現今大學生為數位時代原生族群,在此趨勢下,大學圖書館的存在意義需重新定義,所提供的服務也更應隨讀者所需調整。因此,除了藏書與讀書自習空間,也同時提供小組討論角落、多媒體使用,以及各種形態的閱讀空間,提供多元服務,且需具有彈性的,同時也要能針對學習上的需求,以培養大學生自主精神。 因此,希望能讓每一位進圖書館的使用者都能找到自己想去的角落、從事想做的活動。為館舍設定不一樣的空間氛圍,創造豐富的空間變化。此外,原址已拆除之舊圖書館為修澤蘭建築師所設計,博愛校區裡也有多棟建築同為修建築師所規劃,因舊館不敷使用而重建的同時,也希望能為博愛校區的歷史留下記憶,館內保存了部分舊館物件再利用。 [vc_row][vc_column width='1/3']參與人員 施宏橋.王秀儒.鄭真慧 [/vc_column][vc_column width='1/3'] [/vc_column][vc_column width='1/3'][/vc_column][/vc_row] ...

新竹鐵道藝術村為昔日新竹鐵道產業線的內灣支線,是充滿歷史意義的文化建設,為帶動鐵道藝術村對民眾服務的能量,倉庫經重新規劃再利用,透過藝文空間的設置、文化活動的推展、文化意識的形成等與當地相互結合,與本市文化藝術活動及博物館群,建構新竹市特有的文化地景,塑造年輕族群的文化藝術聚落及遊憩據點:包含展演發表空間、藝術家創作工作室、親子教室、戶外廣場、特色餐廳等交流區塊。 因此根據前述的基地環境、藝術創作環境、規劃課題與對策分析結果,提出本計劃空間與經營規劃原則: (一) 結合市民休閒遊憩的生活藝術園區。 (二) 配合基地位置,將休閒、展示、表演、創作、教育空間機能分區配置並優化空間多元使用。 (三) 與新竹文化遊憩系統結合,擴大客源基礎。 參與人員 施宏橋.王韻瑄 ...

「西門紅樓 」為一座紅磚造八角形兩層樓洋式建築,是臺灣日據初期第 為一座官方興建的公營市場,也是今年台灣所保存最古老完整的三級古蹟市場建築物。身為西門町著名文化地標,建築具歷史意義;其在祝融後重生,積極地與文藝、商業活動結合,加上西門為年輕人次文化重鎮,此處蘊育出別於台北其他區域的文化,本次設計盼將再生後的八角樓定位為一個訊息、文化、商業交換的資訊大廳。   西門紅樓隨著時代的更迭,從日據時代的新起街市場,到民國時的紅樓劇場、電影院,蕭條後再度重生為多元展演空間,跨越了四種截然不同的時期。由今日回望,每一段時期的吉光片羽,皆是百年流光歲月的一點。藉由「點」做為設計的主要元素之一,因為這些不同時期的每個「點」,造就今日的西門紅樓,透過每一個「點」來凝視回望紅樓過去的每個轉瞬之間。並將此概念延伸至展覽主題,讓八角堂的整體空間與展覽能夠呈現一致的氛圍。 參與人員 施宏橋.鄭真慧.傅芃諺 ...

基地位於民生東路巷內,鄰近捷運行天宮站,步行80公尺即可到捷運入口,交通方便,鄰近區域也有良好的生活機能。周遭巷弄窄小,一樓多為店面或辦公室與住宅混合使用的四至五層建物。 建物更新並不只有房屋美化的功能,並能延長其生命週期,增進結構安全,節省因維護修繕所產生日漸增加的費用,並改善因房屋老舊所產生的環境毒素。 整建構想為外牆修繕+室內裝修+變更使用:按現行居住品質要求全面重新規劃及整修,藉以提昇建物價值。...

西門紅樓自1908 年興築完成迄今已屆百週餘年,是台灣第一座官方興建的公營市場,亦是今天全島所保存最古老完整的三級古蹟市場建築物。以「八卦造型」取其”八方雲集”之意作為市場入口、「十字架造型」作為市場主體的特色。 為帶動西門紅樓整體的服務能量,於2007 年重新打造新穎的創意空間,成功轉型成為台北市“新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心”,將藝術文化作延伸,擴展頭尾串連雙效益,重新塑造年輕族群的文化創意聚落。   本次規劃案基地為西門紅樓十字樓部分,主要是「16 工房Creative Boutique」及「文創孵夢基地The cradle of cultural creative」與台北市文化基金會紅樓區辦公室,以文創產業品牌育成概念作長遠規劃,藉由開放市集或特色小店的意象營造創意市集/場的氛圍,並以年輕族群為主要的消費對象,希望可以締造文化創意產業高度經濟價值與產值。 做為展售區整體意象的概念,創造易於流動的遊逛動線,傳達青少年文化流行時尚,沿襲西門町密集的商店街模式,與生動活潑的公共空間,結合十字樓原有的空間架構,營造西門町既新潮又復古的潮流老青春、青春老潮流的時尚基地。 參與人員 江潔維、王韻瑄 ...

城街位於中山區捷運雙連站附近,是臺北市最具特色、碩果僅存的「打鐵街」,歷史脈絡可遠追朔至日據時期。自大稻埕的打鐵聚集開始,逐漸從錦西街到承德路,聚集了許多打鐵業者,民國五、六十年代達到全盛時期,人潮絡繹不絕。...

本計畫盼能建立寶藏家園居民與遊客的交流平台:藉由公共開放的場所,輕鬆親切的空間營造,讓居民與遊客可以自然互動。 社區居民平日聚會場所:提供當地長者與居民平日活動場所,反應寶藏家園寧適特質及提出對『居所-安居樂業』之想法,創造鄰里交流情境。 社區培力基地:公共平台之場所建立,以達教學交流之目的。 空間規劃以自然通風效果之對策作為基礎;屋頂考慮隔熱效果之材料構造作設計,適度減少建築物熱得。此外為考量當地地方特色,室內外材料將會搭配寶藏巖當地傳統建造之方式規劃設計;且考慮永續使用及對老人、兒童友善之措施與建物安全之規劃。...